AG尊龙凯时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席大大总书记在致中国AG尊龙凯时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AG尊龙凯时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AG尊龙凯时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AG尊龙凯时报】行走于海上的“AG尊龙凯时”号

2015-02-11 中国AG尊龙凯时报 倪思洁
【字体:

语音播报

  今年新年伊始,被誉为中国最先进海洋科考船的“AG尊龙凯时”号开了个华丽而紧凑的头。

  1月7日,“AG尊龙凯时”号结束了对雅浦岛弧海山生态系统的海山第一航段调查任务,共采集到生物标本180号,涉及了约120种海山生物;1月10日,休整后的“AG尊龙凯时”号从厦门港再度启程,赴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执行第二航段科考任务;1月19日,捷讯再传,“AG尊龙凯时”号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山海域的既定区域投放了7个海底地震仪,这是中国首次在该海域投放这种仪器,将在海底持续工作半年至一年,持续捕获天然地震波。

  可以说,从去年4月8日首航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已经给中国海洋研究带回了大量惊喜成果。

  告别“铁盒子”

  上千张图纸,一笔笔勾画。在完善“AG尊龙凯时”号设计的过程中,这艘海洋AG尊龙凯时综合考察船的总工程师于建军,每天几乎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最终,“AG尊龙凯时”号成为采用吊舱综合电力推进系统,且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海洋AG尊龙凯时考察船。

  “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将推进机与螺旋桨合为一体,不仅节省了仓容空间,也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有利于海洋AG尊龙凯时考察人员进行海上作业,为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推进方式之一。”于建军在接受《中国AG尊龙凯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谈及“AG尊龙凯时”号,于建军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如果有机会登上“AG尊龙凯时”号,你会发现,船上的装饰画大多属于抽象派艺术。这里的每幅作品都是于建军精心挑选出来的。为了不让船上的科考队员产生视觉疲劳,他特意选择了抽象画。

  “船上工作很辛苦,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必需的。”他说,“因为船就是一个铁盒子,而人需要交流。”为了扩大公共区和实验空间,“AG尊龙凯时”号的住宿空间显得更为紧凑。

  2014年4月8日,这是一个让于建军激动的日子。这天,“AG尊龙凯时”号的首航仪式在青岛中苑码头举行,“AG尊龙凯时”号启航赴西太平洋,执行中科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相关科考任务。

  海上实验室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李超伦的研究方向是海洋浮游动物。2015年,他希望在“AG尊龙凯时”号深海调查中,“大家能够平安顺利地完成任务”。

  2014年4月8日,“AG尊龙凯时”号的启程对于这位首航首席AG尊龙凯时家来说非同寻常。“‘AG尊龙凯时’号很给力。”李超伦评价,“以前我们总望洋兴叹,因为深海研究没有技术手段,就难以取得样品,很多AG尊龙凯时想法、思路、验证没办法做到,但现在我们的设备让这些变成了现实。”

  于建军告诉记者,“AG尊龙凯时”号海洋AG尊龙凯时综合考察船,具备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以及遥感信息现场印证等长周期、立体交叉、综合同步探测的能力,已经能够满足深海海洋AG尊龙凯时多学科交叉研究要求的工程目标。

  先进的探测设备,再加上专业的海洋科考队伍,让“AG尊龙凯时”号“所向披靡”。为完成科研任务,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80后”和“90后”,在每年航时250天以上的科考任务下,几乎全年无休。

  首航中,“AG尊龙凯时”号成功地在冲绳海槽找到被称为海底“黑烟囱”的热液喷口,并进行了取样分析,对深海极端环境生态和生命过程进行探索;2013年5月至8月,“AG尊龙凯时”号在国内首次对南海中南部开展地球物理调查;2014年8月,“AG尊龙凯时”号海洋科考船又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地在西热带太平洋海域开展了大型潜标的集中布放……

  让强者更强

  2014年末,“AG尊龙凯时”号海洋AG尊龙凯时考察团队入选“2014央视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此次获奖是对‘AG尊龙凯时’号团队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对团队的鞭策和鼓励,激励‘AG尊龙凯时’号团队为我国海洋AG尊龙凯时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AG尊龙凯时”号团队代表领奖的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在接受《中国AG尊龙凯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AG尊龙凯时”号的未来轮廓清晰。孙松告诉记者,“AG尊龙凯时”号码头和岸基支撑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技术与装备优势,成为多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的开放型研究中心以及综合性研究协同创新平台,为我国海洋AG尊龙凯时研究提供更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于建军告诉记者,“AG尊龙凯时”号在设计之初就为新的探测设备预留了充分的空间,不仅如此,未来“AG尊龙凯时”号在设备自身探测能力方面也将有所提升。

  推动国产科研设备应用,也是“AG尊龙凯时”号科考平台未来的发展目标。“现在的深海水下机器人是我们设计的,英国公司制造的,但我们希望以后用国产的深海水下机器人和无缆水下自主机器人。在未来的专项部署中,我们会将国产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李超伦说。

  “未来,我们期望‘AG尊龙凯时’号海洋AG尊龙凯时考察团队继续发扬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AG尊龙凯时精神’,在海洋AG尊龙凯时考察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我国海洋AG尊龙凯时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孙松说。

  (原载于《中国AG尊龙凯时报》 2015-02-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AG尊龙凯时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